楊德昌, 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 成為這幾天的影劇新聞的頭條. 我得承認, 我對他不熟, 只知道他是蔡琴的前夫, 也只看過一部他的作品-牯嶺街殺人事件”, 內容演什麼也記不太得. 當初會去看這部電影, 純粹是因為這片的主角唸的是建中, 而當時拍攝這部電影時, 我也剛好在建中唸書, 有點可惜的是那時我二年級, 他們拍攝時的角落都在三年級教室的那一側, 曾經在下課時跑過去湊熱鬧, 不過, 印象中也沒看到什麼, 更遑論楊德昌本人了.

         那為什麼會想要寫這篇文章呢? 原因是最近看了幾篇報導, 發現他除了是建中畢業的, 也是交大畢業的, 再加上廣播節目的介紹, 莫名地讓我覺得對於這位學長有了份敬重的感覺. 他唸的是交大控工, 出國留學先拿的是佛羅里達大學電腦碩士,後來轉赴美國南加州大學唸電影, 因為不喜歡校園瀰漫的好萊塢氣息,加上某些種族歧視的問題,他沒修完課程就離開, 後來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附屬海軍國防反潛研究所擔任電腦設計工作. 到了三十歲時, 卻放棄本來的高薪, 為了完成自己的願望而去拍電影, 在電影圈闖出了一番成就, 更被喻為城市電影的代言人.

        他曾經大紅大紫, 但卻在台灣失去了他的舞台, 曾經因為一一得了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 但此片的幕後金主卻是日本人. 因為對電影環境的失望而淡出電影圈, 再去實現他的另一個願望-動畫, 聽說他一直畫到了昏迷的前一刻, 可惜的是他卻永遠無法實現此願望了            

         現在, 台灣又按照往例開始歌頌他的偉大, 開始想舉辦他的影展, 打開電視, 不段地在消費楊德昌, 這真的是台灣的悲哀. 如果早知道他的重要性, 為什麼他還在世的時候, 沒有人去重視, 非等要人走了, 才驚覺台灣又損失了一位重要的文化人士呢? 這似乎就是台灣, 而一蜂窩的媒體現象, 我想過一陣子, 一切又歸於雲淡風清了….

         有感而發, 所以謹以這篇文章, 懷念我那其實相當不熟悉但勉強可攀上關係稱他為學長的一代名導….

附註: 楊德昌作品年表:

2000《一一》Yi yi: A One and a Two

1996《麻將》Mahjong

1994《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1986《恐怖份子》The Terroriser

1985《青梅竹馬》Taipei Story

1983《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2《光陰的故事:指望》In Our Ti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nywu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